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

https://uploads.chinatimes.net.cn/article/202411/20241108181811XkDMkqJnPM.png

华夏时评:经济“以我为主” 强化战略定力

本报评论员 2024-11-8 20:51:26

疾风知劲草,中国经济的韧性到底有多强,中国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,往往要在真正的考验中才能见到真章。

11月7日,习近平总书记致电唐纳德·特朗普,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。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双方秉持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的原则,加强对话沟通,妥善管控分歧,拓展互利合作,走出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,造福两国,惠及世界。

此前的11月4日至6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,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,他强调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发展新质生产力,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、志存高远、协同发力,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。

在湖北期间,习近平还强调,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,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,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。

这就是中国经济当前的客观大环境,高质量发展,发展新质生产力,一步一步还有待突破;内部环境,内需不足的问题,还需要货币财政等一系列增量政策来提振;外部环境,逆全球化思潮抬头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明显上升,甚至可能愈演愈烈。

面对中国经济当前的客观大环境,怎么办?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不变,稳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“以我为主”,以更大的胸襟、更大的开放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,这就是中国答案。

短期内,以财政和货币为主的一揽子增量政策“以我为主”,加大力度,加紧落实,稳住了国内经济的基本盘,一切外部因素引发的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;长期看,结构性改革,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,提高居民尤其中低收入群体在分配中的比重,由此真正提升中国经济中消费的比例,让统一大市场变得又大又强,也让增长的好处落到更多普通人身上。

至于逆全球化思潮和外贸出口上可能遇到的困难,中国有自己的明确的态度,也有对冲风险的办法。

11月4日,李强总理在上海同第七届进博会参展商、采购商代表座谈时表示,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,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。中国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、市场不断扩容提质,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新空间。

11月5日,李强总理在进博会上发表主旨演讲,更是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,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明显上升。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越要坚持开放、扩大开放、提升开放,推动持久的和平稳定、发展繁荣。”

针对可能出现的出口被加征关税的风险,曾在近期参加了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专家就提出,可以通过转口贸易、将商品组装环节外迁、企业出海等方式应对,同时也要着力扩展新的贸易伙伴,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国家;针对供给端“脱钩断链”的风险,则需要在产业链和科技发展方面,加速产业链转型升级,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。

另外,实际上一揽子增量政策也是源源不断,最新的消息是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8日审议通过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: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,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。而这增加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安排,2024到2026年每年2万亿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。

总之,办法总比困难多,中国经济的体量大,韧性大,政策空间也大,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在,战略的定力也在,宏观经济调控政策“以我为主” ,就没有化解不了的风险和克服不了的困难。

责任编辑:徐芸茜 主编:公培佳